Saturday, March 28, 2009

生與死(二)

今天收到了一位老朋友的生日卡,心中很感動。

她說:很久已經沒有這樣溝通,今年的感受特別大,有時朋友的離去再一次去提醒自己,每一分鐘都要珍惜,去為身邊的人做多些。老老套套一句,科技進步了但人又不斷的互相疏離。這次收到這張卡,單是草草幾千筆就足以令人感到十幾年友情帶來的絲絲暖意,這個不是冰冷的數碼字粒所能取代的。

生、死;好像是黑與白一樣是對立的。愛生者,視生存、生產、生活為唯一光明;而又視死亡是忌諱、深淵、卻之不恭。近日這個感受非常強烈:生者,家中有親人誕下麟兒,每人喜上眉梢。觸撫嬰兒吹彈欲破的皮膚時簡直可以直接感覺到生命的力量;老病者,近日我為腳傷及腸胃病之小熬,深感自己身體不如二十出頭之時,加上今日歲數上又添一筆,更覺自己又向人生終站走近了一小步;死者,更不消提。

生死於我,猶如太極黑白雙魚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就不是對立而是相對,但又互相互補,最後構成了一幅叫「生命」的畫像。正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提到主角「我」(書中名為渡邊徹,但故事以第一身為視點,所以姑且以「我」為名)十七歲時在好友キズキ自殺後,終於感到死亡在生命中的震撼,說出了一句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份。及後,他又在心上人直子以生命為代價的誘導之下,走在探究人生的一條道路上。

我記得中學時中文老師曾說過在我當時年齡而看村上小說的人會很「灰」,所以她不鼓勵我們看。對,十六七歲的小傢伙的確沒有甚麼人生閱歷去了解人生(我也是再十七歲時當我外婆離世時才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死亡),但這個問題除了是古今賢哲不斷思考的問題外,亦是人人必需面對的終極問題。

生命只在一息間,我會為了每天早晨可以張開眼睛迎接新一天而感恩。

1 comment:

若缺齋老人 said...

所以我比較喜歡多看勵志一點的書(e.g.柏林1945)、聽勵志一點的歌(e.g.陳百強的煙雨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