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2009 Resolution(s)

2008年還有不到兩個小時就成為歷史,我現在姑且為來年訂下新的目標,且看2009年年終時可以做到多少。

1. 努力工作;

2. 學好德文;

3. 找個道場重新練劍;

4. 好好享受每一天。


我想,持一顆平常心過活的話,要達成目標應該不太難吧........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葉問

不用多說,近兩年港片只有這套可以看得我熱血沸騰。葉問「以一打十」以寸勁狂打日本士兵一幕看得我手心冒汗。

看Trailer後值得入戲院!!

助己助人

今日是12月24日,2008年只餘一個星期。在節日氣氛之下大家應該都十分歡樂,但是我們都不應忽略身邊比我們沒那麼歡樂的一群。在你當前緊縮開支但又要在節日消費時,不如大家「手緊」一些,將金錢捐給有需要的人吧。《周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論你是否有任何宗教信仰,幫助有需要的人始終是一件美事。

我在這個機會賣一下廣告,介紹一下我「幫襯」過的團體吧:

飛行眼科醫院-奧比斯
http://www.orbis.org.hk/Default.aspx?cid=4995-4997-5259-6314&lang=3
[這個不用多介紹,家母去年眼疾後深明失去光明的痛苦.....我本身已是多年的支持者,但我仍然向大家推薦這個飛行眼科醫院。]

智行基金會
http://www.chihengfoundation.com/index_tc.html
[這個基金會是知名賓架杜聰先生於十年前成立,目標是幫助父母因種種原因(主要是賣血)而染上愛滋病去世而成為孤兒的內地兒童,十年當中有不少孤兒因基金會而得以完成學業或者就業。早前基金會因為財困而令杜先生再作馮婦,現時幸得過難關,但我仍衷心希望大家可以扶助一下存活在高經濟增長之下被忽視的一群。順帶一提,基金會發如捐款人的信件全都有杜先生親筆書寫的上下款,足見其誠意。]

祝大家有一個身心俱富足的假期!!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雖然已經推出了一段時間,但我依然向大家推薦這首歌:

射手座☆午後九時Don't be late

Monday, December 8, 2008

桐油瓶與桐油(上)

「神州七號」三名宇航員旋風式訪問終於完成了,留下了一個問號:為甚麼香港政府每次籌辦「國家英雄(包括宇航員、運動員)訪港」活動時總是只得一個既定模式 ----- 除了招待宴及四出探訪這些「指定動作」外,就是一定會在大球場舉行一個無聊絕頂的所謂「大匯演」?


那些所謂「大匯演」無聊的地方有兩重。第一重是將原先是主角的三位宇航員矮化成跑龍套的角色,整個匯演的焦點其實是年末等待大形表演機會的香港藝人。每每有這些表演的機會時,他們一踏台板就會向已淪為佈景板的宇航員講兩三句陳腔濫調的恭維說話,然後就大開金口,唱一些和整個活動完全無關的情歌;最後壓軸的就是請「大匯演」的「主角」現身表演 ----- 同樣是唱歌。不要忘記,他們的專業是航天/宇航而並非賣唱,整個「大匯演」只是一個大形的演唱會,看到三位宇航員被逼站在台上和一大班他們叫不出名字的藝人同台唱歌,我真的為他們難過,同時亦為香港難過:香港除了娛樂圈以外就沒有其他可以拿出來迎賓的東西。老實一句,那些見識如毛目光如豆的香港藝人懂甚麼宇航?找他們出席這些場合對於推銷中國認同感、推廣中國航天/宇航事業有甚麼用處?同樣地,宇航員在整個中國宇航事業上的貢獻很大,但香港的主事人只會叫他們唱歌!


香港,彷彿只有娛樂圈。


更深一層,這些膚淺到極的活動突出了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的背後原因:只重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國際都會身份而忽略了打穩科研根基的重要性。從宇航員訪港娛樂化當中我們看得出香港對科研的輕視;從科普角度這次是一個很好多契機教育香港人有關航天科技及天文學的知識,可是宇航員訪港的日程除了偶爾一兩個環節之外,三位宇航員的活動都只是一系列僵硬的政治廣告,當中不是中央挺港的訊息就是老套的愛國團結理論。當初我寄望如果宇航員訪港的話,最好香港電子傳媒搞一個專輯,邀請宇航員解說一下航天宇航知識,或者配合中國航天的片斷解釋一下整個升空及出艙活動的細節;再不至少應該搞一個答問大會,讓小朋友可以問一下吧(有報導說是有類似的活動,可是很多有趣的問題一直被主辦單位「和諧」了,只剩下「穿了太空衣之後想抓癢怎麼辦」的有趣問題),可是我們只顧金融業的政府及只會請權貴藝人上明星飯局的傳媒有這個智慧、有這個勇氣搞這樣的一個節目嗎?不如穩穩陣陣請一大堆不知所謂的藝人充撐場面罷了。

(待續)

Sunday, December 7, 2008

Christmas Song by Nat King Cole



Nat King Cole is really the King of Christmas Song!!

Saturday, December 6, 2008

又一個事後孔明

[轉載]


吳靄儀:法官不應任公職
(星島)12月7日 星期日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日前高院法官彭鍵基在處理一宗上訴案件時「一案三判」,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昨出席香港律師會法律周的開幕典禮後,炮轟彭官兼任多項公職,未能平衡本身的法庭工作量,認為「法官應專心做法官」,強調必定向立法會的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提出檢討問題。


「要專心做法官」

「公職王」彭鍵基除身任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亦是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及離職公務員就業申請諮詢委員會及主要官員離職後工作諮詢委員會主席,身為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主席吳靄儀,便對於彭官因公務繁多而判錯案大表不滿,「法官就要專心做法官」,指出上述公務有大量行政工作處理,或令彭官未能專心判案,同時以公職身分發表言論被批評,也會影響對其審案的信心,表示政府看中法官擔任公職是「連累佢哋」,建議應保障法官的獨立性,從而獲取市民的認同。

終生委任制不可改

雖然彭官備受抨擊,但吳靄儀強調法官的終生委任制絕不可改,以免影響司法的獨立性,令法官容易受政治打擊,或在審訊時考慮案件的政治後果而判案,令司法機構出現政治化,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香港律師會副會長何君堯律師則對彭官事件表示遺憾,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限制,何況法院只有不足二百名法官,但案件的數量卻是數以萬計,所以法官是否應該減少兼任公職,須視乎個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卻讚揚彭官對事件的處理方法,「他大膽面對,果斷糾正錯處,可喜可賀」。





尊貴的垃圾議員又再一次展示了香港議員專門「事後孔明,賊過興兵」的特性。彭官一案三判是否因為公職過多而造成,尊貴的垃圾議員似乎並無證明兩者有無存在因果關係(causation)就一下子定了案。如果垃圾議員的理據成立的話,我們就應該恥笑一下陳智思因為擔任了太多公職而令家族銀行要一下子賣給大馬銀行集團(按:事實並非如此)吧!更甚者我們可以利用相同邏輯還擊:既然公職會影響工作質素,那麼請所有身兼垃圾會議席的律師大律師集體請辭,以免垃圾會的工作影響到這些法律界翹楚的工作質素,從而危害到香港的法治。


試問垃圾議員,這個argument你覺得合理嗎?

即使退一步,彭官的工作表演退步真的是因為公職所累,難道這些議員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嗎?從後過渡期到回歸後,香港一直有一股事事政治化的待風氣,當有甚麼事發生時就一直以政治角度看,特別是政府要成立甚麼委員會時,身份尊貴但言行垃圾的議員就會一個接一個的跳出來對人選挑挑剔剔:商界嘛,本來就已經有萬惡的原罪、公務員嘛,惟恐他們為了日後可以在商界撈到一官半職,也是應在嚴密看管之列。那麼有甚麼人選可以選擇呢?不就正是所謂「正義化身」的法律界嗎?自此之後,法律界的勢力就滲入了政治,大大小小的委員會會出現了律師法官的身影;仿佛沒有法律界陽光的照耀,這些委員會都會是貪腐的溫床似的。

就因為這個假象令彭官墜入這個陷阱。

眾所週知,彭官是以多年身為選舉委員會主席而聞名,每當有大型選舉活動都會見到他的身影,而多年的選舉委員會工作令他得到不少的知名度及不俗的風評。這個現象其實並不是偶然,大家想像一下選管會這個影響到垃圾會選舉的肥肉,泛民尊貴大狀那會讓政府如取如攜?委任一位法官坐上這個位置至少可以堵住這些人的嘴巴。大家在彭官一案三判事件前那有垃圾議員彈出來指責彭官?

老實一句,香港一日充斥了這些馬後炮的垃圾議員,香港民主質素一日都不能得到實質的提升。

交功課換大米? (下)

(續上文)


這個「交功課換大米」計劃另一個無稽至極的地方是其始作俑者一味鼓吹「知識改變命運」。聽落娓娓道聽,說穿了只是一堆功利教育的說詞。


甚麼是教育?是為了spiritual enrichment還是為了「孔方兄」?


香港的教育制度早已被詬病為專為資本家及當權者製造拷貝員工的大工場,不論校園設計命名、校方財政收入、課程內容設計甚至學科收生人數等等一切皆為實際利益為大前提(例子多不勝數,單是若老頭會如數家珍的細數會計師公會如何和香港眾多院校合謀推莘莘學子落一個名為「會計界」的火坑)。這個將「學生責任兌換大米」的校長是不是想令小學生及早適應香港這個以教育換金錢的遊戲規則?今日他們學到了「學生責任可以兌換大米」,他朝是否會為其他利益交換了自己?
正當香港的教育界為了青少年貪圖少少金錢而出賣自己胴體而大聲疾呼道德淪衰時,自己卻搞了這個無恥勾當,更令人覺香港教育界是一個不明是非不知羞恥的群體。

即使這些人之患的出發點真的是善意,希望對無心向學之輩「動之以利,以利誘之」,坦白一句,出發點雖好卻是一個極為過時之見解及一件「戇居」之舉。

在四十前香港並無所謂免費教育更遑論是普及教育,在精英教育之制度之下,要攀上社會階梯最直接的方法除了一筆過中了大額馬標外就只是努力讀書,當年香港只有一所大學,學位難求,如果可以考進薄扶林大學,一出山門大條康莊大道會為你而開:加入政府可以享受到「英人之下、華人之上」的權慾;加入英資集團的話亦可以財源滾滾,只要和考入政府當政府官的同年同學打好關係,要大搞特搞官商勾結仔不是難事;即使是考不上大學不要緊,只要有中五/中七學歷,要「脫藍(領)入白」也可以求得一宿三餐安穩。

可是現在這個調調兒還行得通嗎?當步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也要為了幾千元薪水的工作而張羅時,這個不知所謂的校長仍然強調學識可以搵來溫飽的言論究竟是出於無知還是出於無恥?

香港教育界的顢頇無能缺乏識見果然在過了千禧年後,隨着「七十後」世代投身教育後推上了頂點。看來當年教統局宣傳口號「求學不是求分數」並不是全盤皆錯,欠的是一句「黌宮為你開財路」。

為香港教育界及下一代致哀。

Friday, December 5, 2008

交功課換大米? (上)

昨日看到一則新聞,令我不禁懷疑在香港身為「人之患」的是不是都是一些沒有腦袋或者是沒有羞恥(brainless or shameless, special thanks to Amy Lamb)的人。

該篇報導表示香港有一間小學推行一套嶄新的計劃,如果學生在兩個星期內如期交足該段時間要交的習作會得到一個蓋印,集齊若干蓋印後該學生可得到大米一包。該校校長在記者訪問時表示,這個計劃的目的除了支援清貧學生的家長外,更可藉學生自學的過程向學生傳達「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道理云云。

說這話的人說得慷慨激昂,可是沒有腦袋。

這個提案最無稽的地方是將「準時交齊功課」一事由「學生的責任」變成了「學生的權利」,而且將利益的incentive和學生的責任卦勾,更不像是為人師表應該做的事。

小弟在小學時代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頑劣到底的學生,不單是留堂比其他同學特別多,而且大多數的功課都是欠交收場的(老實一句,我並不覺得自己盡了學生的責任)。我想指出的是,準時交足功課可是一名學生應該負的基本責任,而且並不是一個因學生平時的成績如何彪炳而可以有商量餘地的責任;至於功課的內容如何又是另一個故事。正因為這個是對一個學生的基本要求,所以不能夠將這個責任貶低為一個權利。所謂責任,是基於你身屬一個階層/職業而需要你幹的事,你沒有選擇的餘地(或者換個說法,責任你可以不幹,但是不幹你會面對某種sanction,不論這些sanction是以甚麼方式途徑作出),即使你盡了你的責任你並不會因為你盡了你的責任而得到獎賞,原因是這個做法扭曲了「責任」的意義。

打個比方,不隨地丟垃圾是身為一個市民的責任,你沒有選擇的餘地。若你無視這個責任而隨地丟垃圾,那麼等着你的是政府的告票;相反,如果你乖乖的照政府的規定不亂丟垃圾,並沒有人會給你金紫荊勳章,因為這個根本是你應該做的事。

那麼,「權利」又是甚麼?權利跟責任不同,你是有酌情權選擇是否去做,你不去做的話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更不會有人能強逼你去做;而你選擇去幹的話結果會是中性的,即是有時對自己沒有利益或害處,同時亦有機會結果是對自己有利。

打個比方,我在香港是有權選擇一個合適自己身體健康的飲食習慣,我不去選擇一個healthy diet政府也拿我沒辦法,最多是我會以比香港人搶光街頭免費贈品更快的速度去見閻羅王罷了;相反如果選擇一個healthy diet,我會得到出口暢順的好處。

這就是「責任」和「權利」的不同之處。

韓愈《師說》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身為一個老師,不單止不教曉學生甚麼是權利甚麼是學生必要盡的責任,反而為了自己一己方便而將學生的應盡的責任淡化成可做可不做的權利,你倒說說看,這些「老師」是否能夠再稱得上是「老師」?換了我「香港專出棍」的假說,這些人頂多只能當一條「學棍」罷了。

(待續)

信和地庫的CULT片店

今日路過信和地庫的CULT片店,看見門外拉下了大閘,原來是結束了。店子的結業來得多突然!!我一向都有光顧這店的CULT片(其實店子庫存並不止是只有CULT片的),最近一次是上月買了波蘭斯基的名片《天師捉妖》,現在見到店子結業覺得有點可惜。希望店主(好像叫Martin)可以揀地再戰!!

如有各方友好知道該店新址下落,請告知小弟,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