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台灣之恥

台灣之子陳水扁終於在一片「政治逼害」、「白色恐怖」呼聲中被扣押以待法辦。這案件正正反映出台式民主的低劣本質。


陳水扁面對的是多宗發生於他總統任期之內的貪污案件,有關刑事案件的程序、如何作出抗辯、身為被告人有甚麼可以選擇的抗辯理由等等,律師出身的陳水扁理應不會不知道。可是在這個可以以理服人的情況下陳水扁不選擇作出抗辯反而一古腦將一切問題推給北京台北雙方,表示自己是馬英九為了向北京叩頭而被抬上祭壇的犧牲品云云;反之對於多項針對自己的貪污指控不聞不問,一概歸咎於政治逼害及國民黨打壓。


陳水扁這一舉動能否打甩纏身官司尚為未知之數,但另一方面揭示了台式民主可笑之處:只問藍綠、不問是非。即使是刑犯纏身,陳水扁依然可以輕鬆的糾結一班支持者大力聲援,他們當中固然有部份是「追星族」,對於陳某人所作所為不甚了了;然而更多的是明明知道陳某人是貪贓枉法的壞分子,只是他們覺得是台灣人的錢轉到台灣人口袋,只要不是進外省人的口袋就好.....在這種被台獨思想牽引的紊亂思維之下,台灣人變得不講是非對錯,一切但憑省籍政見、緩(獨)急之別決定。大貪官為了哄民眾、搶聚焦而絕食,居然成了烈士;依法辦事的政府被扣了一頂名為「政治逼害」的帽子.....(即使退一步,國民黨政府真的是陳某口中的「政治逼害」,相信陳某人主政時所幹的「政治逼害」會是更多、更骯髒吧)

老老實實一句,自回歸之後直到「掟蕉事件」為止,現時香港不但不能和衷共濟,反而強於內鬥而怯於辦實事,還振振有詞的說自己是在「議政」.....都是同一句,在今天的台灣我們看見了明日的香港。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救市?托市?救經濟??

中央大灑銀彈四萬億人仔防範金融海嘯侵華,股市即時飆升幾百點。電視新聞訪問內地股民有關所謂救市措施之見解,似乎內地股民對於中央措施並不受落,更謂希望中央「托一托」云云。


觀乎十項「救市措施」,大多是基建項目及支援農民政策居多,對於內地沉靜如死水一潭的股市似乎隻字未提,又難怪內地股民不大滿意。當大家覺得中央政策救市能力(至少是目前短期成效)成疑之時,大家又有沒有留意到這些政策根本就不是以「救股市」而是以「救經濟」為目的?如果中央真的是要救股市,何不扮一下地方土豪的做法,將四萬億人仔為股市甚至是問題企業不就省時又省事又能顯出中央身為金磚四國之一的豪氣?四萬億就算不用來托市,也可以一舉買下幾間病入膏肓的西方金融機構呀,為甚麼有生意不做要提出基建?

我認為中央不理鏡頭前因為區區股票蝕了多少而哭哭啼啼的愚夫愚婦要求出手「托市」的要求是精明之舉。我們且看美國最大保險機構美國國際集團AIG在獲得美國布薯總統授權政府接手之後,那些高層在做些甚麼?不是出招打救業已水深火熱的公司而是用剛到手的納稅人血汗錢放大假玩樂去了!!面對自己國民的血汗錢,那些鬼子佬尚且如此揮霍,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中國將四萬億投放國際市場買下這些有毒資產,我相信鬼子佬輸錢的速度遠比我們在澳門的國內同胞在賭桌之上所輸的更快,反正不是自己錢嘛。

相反,如果將這些錢以救經濟之名投入基建項目,既可收增加就業之效之餘亦會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盡可能)消弭貧苦差距。從壞處想,即使救不了經濟,所花的錢也不是白花:有別於三十年代美國Big Deal政策及九十年代日本「以基建抗衰退」不同,中國根本就是缺乏基建(特別是西部),白花花的銀子灑出去搞基建,得出來的是急需可用的公路鐵路而不是像老美日本一樣走入了「建了再拆,拆了再起」的死胡同;埋單一計,所得的經濟收益總比就此「托市」來得要高。

開口閉口托市,大陸股民還是幼稚得很。


Sunday, November 9, 2008

Project Yijin

雖然真的好「潮」,但這些年老有一個大惑不解的老問題縈繞心中:為甚麼「毅進計劃」的英文名是喚作Project Yijin??另一個問題是:那一位蠶蟲師爺提出這個無比低級的名字??

見微知著,香港教育界果然充斥一堆Shameless(鳴謝:Amy Lam)之輩!!

Monday, October 27, 2008

喜訊又一則

這個星期喜訊接二連三。繼阿屏弄瓦之喜後,昨日為我大學宿舍堂友暨法律學院師兄暨宿生會上上莊猴爺成家立室之大日子,身為學弟在此謹祝鍾生鍾太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P.S.原來五十條大漢同一時間做War Cry是如此的叫聲震天,相信在座非港大賓客難得再看一次。

Saturday, October 25, 2008

喜訊一則

好友阿屏昨日順利產下近八磅BB女Jasmine,歷時少於兩小時(順產)。昨晚探望時母女平安,真係恭喜恭喜!!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F91觀後感(上)

我第一次看F91是在我十多年前讀中學的時候,第二次是在九年前讀大學時,而今次是第三次(若將小說版亦計算在內,這是第四次)。因為每一次看F91都是在人生不同的成長階段,所以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想:在「小朋友」階段當然是為了激烈的戰爭場面、帥氣的MS而迷倒;到了「青少年」階段,最eye-catching的反而是男女主角若有若無的愛情(礙於篇幅,本片的主軸搖擺不定。缺乏一個鮮明主題是本片最大的一個敗筆)與及森口博子甜美的歌聲:

http://hk.youtube.com/watch?v=oO8uhxBhiU0&feature=related
http://hk.youtube.com/watch?v=vtimMSn78rE


到了年長以後,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反而是當中討論的政治問題。F91走出了多年不能走出、不能自圓其說的「人類擺脫地球引力而進化、革新」這個老掉牙的議題,而是帶出了一個新討論:民主政治是否所有問題的萬應靈丹?而貴族政治又是否一個極權及不人道的政治體制?一直以來,宇宙世紀高達的民主政權 --- 地球連邦政府相對於實施另類專制政權的自護體系都是民主的代表,然而這個民主政權背後所代表的卻是充斥了以權謀私、人人圖利自肥、到了有難時只懂卸膊的劣行,更不用提為了鞏固自己統治,不惜一邊利用「搜捕敵方殘黨軍」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邊出動軍隊壓制甚至屠殺被視為外國人或者是二等公民的宇宙移民。


這個情節是不是很而熟?對,不就是號稱最民主最自由的美國政府的拿手好戲嗎?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美國借搜補恐怖份子為名在各個戰場上肆無忌憚的屠殺平民:根據媒體報導,軍方為了造大殺傷敵方數字,不惜佈下陷阱,於伊拉克的街道中擺下武器,當有平民一時好奇要拾起時,躲在一旁的狙擊手就加以射殺並將這個「紀錄」當作殺死一名恐怖份子看待。事件被揭發後軍方辯稱根據軍方的rule of engagement,美軍會將所以持有武器的人都當敵對份子看待,而為了自衛可予以射殺;除此之外,美國又借反恐為名屢次入侵反恐盟國巴基斯坦領土並大肆轟炸,造成人命傷亡.......如此種種,全都巧合地在虛構的地球連邦政府所作所為當中反映出來,你說究竟是富野老頭先知先覺還是人根本就是一堆被重力吸引在地球的蠢材?

說回F91,民主政體的醜態在宇宙世紀123年時比起三十多年前來得有進步,起碼他們並沒有親手大量「抹殺」了人類.....我先挑兩件說說。

第一件事,在第二次新自護叛亂之後,連邦政府為了平息宇宙殖民地不滿,於是挑了最舊的殖民地大量注資重建並美其名為Frontier Side,表面上是新宇宙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是,和我們偉大的特區政府相似地,連邦政府只管出錢以求政治效果(民意/選票),至於錢用在甚麼地方,是否用得其所,那就用高登名句who fxxking cares?來作答了。正因為政府對於錢用於何處不甚了了,早就對遠方殖民地起了覬覦之心的布荷家族(你想像是宇宙世紀的李嘉誠吧,後來買了貴族家世成了羅拿家族,亦即故事中死亡先鋒的頭目)利用了「官商勾結」的機會安排了日後入侵殖民地的路徑;整個殖民地的佈置為了迎合羅拿家族的貴族國家口味特意佈置成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國家的模樣,甚至議事廳本來就是為了日後入侵殖民地的羅拿家族的宮殿而建造.....這種和連邦當初成立Frontier Side背道而馳的做法,連邦竟然懵然不知,他們只知層層從富商口袋中收取豐厚收入,又可以用建設殖民地一事來塞住其他人的悠悠眾口,一手挖鈔票,一手挖選票,能不快活嗎?

(待續)

Wednesday, July 9, 2008

井底之蛙

跨聯盟賽 好看又賺錢
2008/07/09
【世界日報/文/斯巴達人】
缺少王建民的大聯盟棒球賽季總是無聊一些,尤其對於像老斯這種打台灣來的移民,畢竟這項運動對許多台灣男孩來說,就好比是加拿大的冰球、美國的美足,棒球在台灣是個「國球」,因它而發生的許多愛國感人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最近王建民受傷,聽說台灣的地下棒球賭盤就像台灣的股市一般──低迷不振!
洋基小老闆史坦布里納(George Steinbrenner)在王建民受傷第二天,馬上公開抱怨跨聯盟賽制,並希望未來該項賽制能修正,因為他的大將受傷了,要到9月初才能出賽,對於球隊戰績有影響,史坦布里納當然有他的觀點,但跨聯盟賽事已經是目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票房的「搖錢樹」了,賺錢都來不及了、還修正,或甚至取消,大聯盟對於史坦布里納的話可能只會聽聽罷了。
所謂的「跨聯盟賽事(Interleague Play)」始於1997年,第一場比賽是國家聯盟的舊金山巨人隊作客美國聯盟的德州遊騎兵隊,在此場比賽前,所有的國聯球隊要遇上美聯球隊,除了是在世界大賽之外,大概就是正規賽季前的熱身賽、季中的明星賽或示範賽了,之所以會有如此想法,也是因為1994年至1995年的美國職棒大罷工,後來復賽後職棒票房收入不佳,才會出此奇想。
跨聯盟賽的好壞處都有,例如國聯芝加哥小熊隊和美聯的芝加哥白襪隊球場相鄰不過幾哩,但從來沒對打過,球迷觀眾就衝著這個面子紛紛來看同城「兄弟鬩牆」,和平時美聯的投手上場打擊等都是賣點。
同樣的, 紐約洋基對上大都會、洛杉磯的天使對上道奇、密蘇里州內的紅雀對上皇家、俄亥俄州內的紅人對印地安人等,也因為如此,跨聯盟賽事平均為每場比賽多增加了至少6%的票房,雖然壞處是平常不打擊的美聯投手打擊時容易受傷,但職業棒球講求的是商機,有錢第一,其他都是第二。
況且洋基老闆也不需抱怨,自創辦了跨聯盟賽事後,洋基的113勝79敗的跨聯盟賽事戰績,是所有隊中最佳的,等於說洋基隊靠此賽事還進補了一番。
對於美國聯盟的投手來說,到國家聯盟球場比賽最痛苦的就是要上場打擊,每個投手平常在投手丘上一副威風八面的樣子,一摘了手套拿起了棒子就不是那樣了,打擊姿勢扭捏、打「地瓜球」,三振出局等醜樣子都出來,不過有些投手就是會打擊,例如目前在亞特蘭大勇士隊傷兵名單的漢普頓(Mike Hampton),生涯有15支全壘打,曾有一季打擊率高達3成44,小熊隊王牌投手贊布雷諾(Carlos Zambrano)也有個六支全壘打,平均生涯打擊率有個2成36,全壘打大王、洋基傳奇貝比魯斯(Babe Ruth)不但會打,也曾是個優秀的投手。
其實打過棒球的讀者都知道,與其選擇投出一個三振或是打一支全壘打,大家都還是選擇後者,尤其對於一個棒球員來說,從少棒開始打擊就是基本訓練的一部分,王建民因為跨聯盟賽事跑壘中受傷,只能說惋惜與不幸,但是因此就質疑跨聯盟賽事的必要或要求修正,卻未免因噎廢食。
【2008/7/9 世界日報】

台灣人,就是這樣的自以為是,這樣的眼光短。彷彿整個Major League就是為了王建民而存在,彷彿失去了王建民Major League不再可觀。坦白一句,雖然這兩年王建民都是以單季19場勝投完成賽季,但和其他賽‧揚獎(Cy Young Award)強投如Zito及Randy Johnson不一樣,王建民站出來就硬是不能給人一種「壓得住場」的感覺;兩年的十九勝,有不少是因為洋基的打線救了他。試想想如果今年王建民沒有受傷的話,以今年高薪而不濟的打線,王建民取得了十九勝才怪。

算了吧,就讓台灣的土包子繼續自以為是,以為今年洋基的不濟是單單因為少了他們的「阿民」吧,反正對他們來說,沒有王建民,今年的賽季早已完了。在這個問題上,大陸人還更實際:即使少了姚明,今年的NBA依然好看,黃綠對決依然經典。